宅居在美国南部抗疫期间的随笔(3/29-4/22)

3/29/2020

飘风不终朝,鄹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新冠乎?

窝居在老年公寓楼里,借着南方暖春的气息,追日晒晒背,读读黄帝内经。

 

这个庚子年太特别,相信会很快逝去,却终将令人难忘!

 

 

 

3/29/2020 

Each of us comes for a short visit, not knowing why, yet sometimes seeming to divine a purpose….that man is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 men….
The ideals which have always shone before me and filled me with the joy of living are goodness, beauty, and truth.

35 Heart Touching Albert Einstein Quotes | Albert einstein quotes ...

图片取自网络

While I was reading aloud this beautiful article Einstein‘s I Believe, in this gorgeous afternoon, I was visited by a little fellow! I tried very hard not to touch his slimy shiny body……

3/30/2020

上周去这里的亚洲超市买菜时,发现一切如故,没见任何防御疫情的征兆。
今日再入店,发现店员们都已武装起来。倒显得我有些寒酸:居然只戴了塑胶手套,没戴口罩!
回家后我就忙乎起来:剥蒜皮,切橘子皮。家婆不喜浓郁的大蒜味,打开了抽风机。我则心安理得地坐在轰隆隆的噪声中干着活,享受着自然消毒。一个小时后,做了一瓶醋蒜,一盒蒜苗,一瓶环保酵素。就等着时间的酝酿,和新冠较较劲!


4/1/2020

来自苏才子的一段分享,如同花香萦绕指间,令人久久回味:

几乎所有白色的花都很香,愈是颜色鲜艳的花愈是缺乏芳香。结论是:人也一样,愈是内心纯净的人愈是有内在的芳香!我们诵读经典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宁静纯洁,成为心美清明的人,因为心美一切皆美。

亲近经典,做个内心清明的人! ——来自白花的启示。

白兰花和白玉兰的区别是什么白兰花什么时候开花- 致富热

图片取自网络

4/1/2020

夕阳无限好 (3/31/20 & 4/1/20 7点40分的夕阳)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4/3/2020

国难当头,华人义不容辞,守护家园,同心抗疫。CPCA 发起义捐,详情如下:

守护家园 同心抗疫
宾州中部华人协会发起专项捐赠活动

新冠肺炎在美国肆意横行以来,一线医疗资源短缺。CPCA已购买了一千只一级医用口罩捐赠给了好时医护中心。现携各界同仁组织发起专项捐款购买急需医疗防护用品给相关医疗机构,期待您的参与!

我们确保每一份捐款将全部用于采购医疗机构急需物资。我们将随时公布筹款和工作进度,以征公信。
首期筹款截至日为:本周日 4月5日11点59分。形势紧迫,CPCA将在下周继续购置防护用品。金额不限,敬请大家共积善业。(后略)

4/3/2020

Day 1, Day 2, Day 3, Day 4….. 一点水和阳光的自我成就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恬淡虚无,禁足少欲,断恶修善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且为遇难的生灵祈福

4/3/2020 晚

网课时集体默哀三分钟

4/4/2020

17年前送给公婆的一株小富贵竹早已成了参顶大竹,不知被修剪了多少回! 前两天,应家婆要求,又剪了两根插水里,剪完才想起要拍张照,它还是那么高旺。


朋友小洋去年底向我推荐了马先生的《顶天立地的功夫》,买来边看边赞叹真功夫。

炷小灯长久
灰深火能宿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几句真言倒是应了家婆长寿的秘诀和她照料的这棵竹子茁壮生命力。
宅居家中,练练站桩,听听讲座,读读经典,让生命得以沉淀,能不说是种享受?

4/4/2020

出门买菜,如临大敌。
今日全副武装
没想到天如此热
没想到口罩和眼镜的搭配如此不给力,呼出的热气一阵阵模糊镜片
上周没见几人戴口罩,今日明显增多了不少
最奇葩的是用大手帕,像西部牛仔一般

4/6/2020

泡在醋里的蒜头第二日起就开始变色,一周后成了墨绿色。每天我都会打开盖子深吸几口气。我的蒜宝在自我隔离中默默质变着。


下午坐在阳光下读书,突然有个奇思妙想:要是老子穿越到当代,请他评价一下当下的自我隔离,social distancing, 估计他不会苟同我们达到了他所描绘的蓝图: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7/202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 ·凯勒)
中午的Zoom 家庭会议时,儿子给我读了一遍 海伦的 Three Days to See
今日聆听来自一位又聋又盲的伟大女性关于人性的呐喊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借用昨日一散文题,抒发一下胸憶:不负春光,不负己。打开心灵之目,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

Three Days to See | The Purpose Institute

图片取自网络

It is human, perhaps, to appreciate little that which we have and to long for that which we have not, but it is a great pity that in the world of light the gift of sight is used only as a mere convenience rather than as a means of adding fullness to life.

 

 

4/9/2020 

非常时期,有友情“罩”着,幸福无比
已移居纽约的Linda 手工制作口罩,将其收入捐赠给了我们华人协会。这口罩,我将终身留念;这份情,如同7:40的夕阳深烙在脑海里。

照片发送至朋友圈,Linda发来短信:亲,你口罩戴倒啦!

4/10/2020

每日午时,老中青三地同框。明知故问,重复着同样的问候与问题。偶有不同即成亮点!


孩子他姑告诉我们她的邻居正在屋外弹吉他唱歌已经几小时了,于是我请她弹下她新学的竖琴;儿子则告诉我他每日练习打鼓,进步很大。看来他会紧步爸爸后尘会是一个性情中的音乐人。瞧,我的蒜苗噌噌地往上串,今日我第一次剪了一把扔汤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4/12/2020

Happy Easter!

儿子一开始没意识到今天是复活节。听说后即提议我俩玩 egg hunt. 没有足够的蛋,我就拿水果充蛋,先把它们藏好,然后抱着电脑,让儿子找。在客厅里转了好几圈,最后他都找齐了。“寻蛋”过程中,发现了奶奶有些收藏,很漂亮,便随手拍了照晒晒。

4/14/2020

连续几日收到越洋家人的问候,想必国内关于美国疫情蔓延的报道很揪心吧。在此,向各位亲朋好友报声平安。
非常时期,来自高中同学的慷慨相助亦令我感动不已,庆幸的是,去年暑假见过了一半同学,期待着下次再聚。今日在网上搜到一首诗,颇有同感,借来抒发胸臆,爱你们的

原作:A强子AB
一朝一夕一种情,
三言两句说不清,
时过境迁人不同,
流年似水情谊浓。
有一种情,
像玻璃透明,像月光恬静,
有一种情,
像大海宽容,像白云轻松,
这是同窗几载的依恋,
这是青葱岁月的证明,
这是世上最纯最真的感情,
同学情!

天涯海角,
看不见摸不到的惦记,
从毕业的依依不舍,
到今日的了无音讯,
流泪的场景只能从照片中寻求,
久违的感情唯有在聚会上相诉,
那段没有勾心斗角,
没有敷衍利用的岁月,
已成为我们一生中,
不可再来的梦。
老同学,
我们已没那么年轻,
很多人,
也已变化迥异。
也许你有了资深背景,
也许他成了社会精英,
也许一些人一无所有,
也许有的人仍在奋斗,
相聚时,
没有谁在谁面前摆着谱,
因为,
我们曾是那么好的朋友。

老同学,
这一生遇人无数,
社会上鱼龙混杂,
酒肉时互相吹捧,
餐桌上豪言壮行,
回过头看一看,
闭上眼想一想,
原来最真最纯的人还是当年的同窗好友。
他们不会阿谀奉承,
因为地位相同,
他们不会算计利用,
因为心无旁骛。
老同学,
我怀念从前,想念你们,
毕业后,
联系稀少,
可期待相聚的心却越来越浓,
幻想着餐桌上直呼外号,
说笑时喊着大名,
不用伪装的辛苦,
只管发泄的幸福,
一起开怀畅饮,
一起举杯欢呼:
友谊万岁,感情长留!

致我往昔的同学们,
感谢你们与我为伴的那年那月;
致我亲爱的同学们,
愿大家一切顺意安好;
致我最爱的同学们,
愿我们珍惜彼此的情缘,
一直到老!
抽空我们再聚吧​​​​……

4/15/2020

不知道美国是否会形成公共认识:勇于敢责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前几天听友人讲她男友家一下子失去三位亲友,都在费城地区,难怪国内的家人这么担心。华人比较谨慎听话,唯有“不敢”才有机会活下去,唯有活下去,才能享受生活 今日的有所不为正是为了今后的有所为。借用张维为老师的话:不要“民主”的病毒,而要“专制”的安全。

4/17/2020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公益讲座可点击回看——点击链接

第 1场:先秦时代的乐器、乐律与乐教
简介:1、先秦时代的乐器; 2、先秦时代的乐律; 3、声音乐三分的理论; 4、音乐通乎政; 5、音乐在当代的运用

第 2场: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
简介:《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 1、人种、民族与文化; 2、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3、近代以来的文化自戗与文化自卫; 4、西方人的文化战略; 5、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 6、应该建立中华的文化战略。

第 3场:漫谈国学
简介:1、“国学”一词的由来; 2、“国学”的主体是经史子集; 3、儒家经典的历史贡献; 4、儒家经典的当代价值。

第 4场: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简介:1、礼与走出“半人时代”; 2、礼的核心与范畴; 3、敬、静、凈、雅:日常礼仪的四要素; 4、历代名家论礼。

以前看过彭林教授痛批鲁豫,印象特别深刻:鲁豫采访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时一不起身,二跷二郎腿,对比董卿单腿跪地参访年迈嘉宾真是太没做主持人的涵养了。这次再次听彭教授的讲座,不禁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董卿而不那么在乎鲁豫。修身立命,当从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做起。我们自己及孩子都要努力走出“半人”时代。一起来关注并学习彭林老师关于“礼”的文化吧。

4/20/2020

听说美国多地在抗议游行,身为医护人员的朋友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评论——

Maybe all of the people who are ignoring and protesting the stay at home orders could volunteer to stand in a COVID patient’s room while holding an iPad so said patient can say goodbye to their loved ones over FaceTime!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以这种方式与病毒抗争,真让人啼笑皆非。在美国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役早已政变了,成了政客们手中的一把双刃剑,狂舞着维护着现有的体制……

4/22/2020

宾州中部华人协会众志成城,集资募捐,将9000多只口罩送到了当地医院、警署、养老院、食品杂货店、政府办公室等地。新冠疫情前,我们是一体。大家安全了,我们才安全。感恩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们!

今日PennLive 关于宾州中部华人协会捐赠口罩的报道 (请点击链接)

4.22地球日🌍,汇报一下用橘子皮做的环保酵素“长”什么样了。快一个月了,表面一层白毛,令人欣喜不已。明知道须静等三个月才行,还是忍不住倒出一点稀释了养富贵竹,洗蔬菜。环保酵素好处多多,拯救地球从变废为宝做起!
地球日也大声呼吁大家多食素,少吃肉。家婆所在公寓楼每日提供的餐饮大量的冷饮,大量肉食,甜食,非常不合理。每日我都会给她换食,发现她很喜欢米饭,饺子,包子,面食和我做的素菜。

你是哪裡人?

2016年的美國獨立日,為了能像去年一樣感受自個兒放煙火的快樂,先生帶著孩子昨日下午出門遛了一圈,抱回兩大包煙火準備晚上放;而我在家整理東西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張賀卡。這是幾年前在我成為美國公民後,同事們聯合簽名的一張賀卡。其中最讓人忍俊不住的就是一位英語老師調侃的那句話——Now you get to share in our national debt! How fortunate for you! Congrats! (大意是:恭喜你啊,有幸繼承了我們的國債)

雖然加入美籍只是走個形式而已,可這個決定和事實在潛意識裡對我的觸動還是蠻大的。先生對此最有發言權。他曾戲言,轉籍後,你比以前更中國化了。除了常穿有中國特色的衣服外,工作學習內容多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端午節期間我去拜訪了一位同胞,聊到如何在Youtube上收看各類中國國學節目時,她坦言道:以前自己崇洋媚外,現在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越來越親近中國的傳統文化,覺得老祖宗的东西太深奧,太有哲理了。

2017年春節過後,我給中文班的同學介紹我們將在課堂上純讀經三個月,講到讀經是儲存經典的最好方式時,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曾仕強教授說過的一段話,大意是:探究一個人是哪裡人,不看出生地,也不看其祖籍,而是要問問這個人是否從骨子裡接受該國的文化。比如說,我有一個學生現在上海的紐約大學就學。多年前她在我班上學習時,我和其父母聊起這個美國女孩是如何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得到的回答竟是:我們家從來沒有任何與中國有過聯繫的親戚朋友,只能說這孩子從出生起就帶著“中國魂”。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為在這幾年教學生涯中,我不止一次遇到這樣帶著“中國魂”的美國孩子,儘管其膚色、宗教信仰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那天在我們開始讀經前,我對所有的學生說:只要你從內心認同中华文化,從今以後,你就可以自豪地對別人說:我是中國人。相反地,如果一個在美國出生的ABC,其內心並不認同中华文化,那麼就算他/她父母是中國人,自己長著一張東方人的臉,這個人也不能算是中國人。

勞動中的啟示

幾次觀摩拍打拉筋體驗營後,我就一直許願要開始每日“禪跑”接地氣,結果發現自己還是很懶,明知這樣做對身體有好處,卻盡找理由久久未能將禪跑列入生活的一部分。暑假一開始,我便規劃如何把陽台下那塊L型草地整出來,一半種花,一半鋪上鵝卵石踩腳用。這樣一來,先生割草也可省不少力。三週前,我花了近兩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動手圓了這個夢。我先隔夜把草都除了,然後打下圍欄,再去苗圃買來鵝卵石讓工人運送到家。望著堆成小山丘一樣的鵝卵石我沒有退卻,心中憧憬著做成後的模樣,頂著烈日熱火朝天地埋頭幹起活來。鵝卵石 River Rocks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粒石子都是經過我的雙手挑出來扔過去或搬過去的。每來回跑一趟,我都會自勉“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早日完工。眼見我在除完草的地上鋪的黑布(防止生雜草)的面積逐漸縮小,被石子覆蓋,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張照片是工程接近尾聲時拍的。之所以花很長時間,一方面是我沒合適的工具,全靠雙手一點點地搬,二方面是運來的鵝卵石裡參雜了不少泥沙,不得已我只好常跪在草地上翻找大塊的石頭,然後手捧著大大小小的石頭搬過去。為了把地再鋪高一點,儘早把布上的石沙騰清,我一連忙了好幾日。這個階段是最難熬的。因為沒什麼成就感。除了人又熱又累以外,活還很枯燥乏味,見效太慢。無論我來回跑多少趟,遠遠看過去,石子路和石頭堆還是老樣子,沒有什麼明顯變化,小一點的石子落入石頭縫裡消失得無影無踪,大點的石頭經我腳踩過以後也很快陷了下去。為了加高石子地面,我只能不停地往上加石子。也就在這時,我突發奇想,這不就是我們每天的“學習狀態”嗎?鋪這條石子路就好比是鍛煉我們的腦力。我們每天裝入大腦的很多東西不會馬上“顯山露水——有用”。但大石頭小石子,不以大小論英雄,均對夯實這個石子路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堆在布上的小山丘不知不覺地消失了。無論讀經還是拍打拉筋,學習過程是不需要急於求表現的,只要遵循“老實大量”的原則,終能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願景。陽台下的這塊地完工後,幾位來拍打拉筋、讀經的朋友們都對這個小小的“養生園”暫不絕口。我呢,則很自豪自己對學習和生活又有了一層來自勞動中的領悟。

讀經教育與拍打拉筋

繼蕭宏慈老師2015年撰寫《经络、经典与禅定 —兼谈拍打拉筋与儿童读经》之後,我在生活、教學中因感觸良多,一直希望能作一實戰小文回應一下。今籍貴人再訪哈城之際,匆匆行文一篇以了心願。

常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有時間顧得了那麼多事——又是拍打拉筋,又是讀經,還全職教書,寫博客,維護網站,外加為人妻母,怎麼忙得過來?我笑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事不能兼顧就取捨唄——別人看電視,我不看就能省下不少時間做事;別人累了躺下休息,我累了就躺下拉筋;別人身體不適或去看醫生或自己吃藥,我病了趕緊拍打拉筋,當日搞定,省下病假以後用;別人車裡聽新聞音樂,我則每日反复聽《大學》《論語》等。我自己常一邊拉筋一邊聽講座,不管是有關養生的還是教育的,特能打發時間。很多事就這樣湊合湊合一併搞定,蠻高效的。

過去這一年裡,在我同時管理“自謙讀經”和“至簡養生”這兩個微信群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不管是讀經也好,還是養生也好,一旦遵循“大道至簡”,原本躁動不安的“心”就不再折騰了,人也就自然能老老實實大量地讀經,老老實實大量地拍打拉筋。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早“習慣成自然”,無啥牽強作秀之意。天壇公園裡拍肩的幾位老太

今年三月我們在北京天壇公園遊玩時,看見幾個老太太站成一隊互相拍打,大夥一窩蜂地加入。後來在上海等車時,幾個學生又排成一列拍打雙肩,好不痛快!

學生拍打團在天壇公園等車時不忘拍打

 

 

 

 

幾個星期前,我給一個班的學生介紹了跪膝的坐姿。從來沒跪過地的孩子膝蓋一著地便“哇哇”大叫。好在大家都堅持把兩頁的“千字文”讀完數遍後才起身。因為他們大多不習慣跪,所以念完經文後都七嘴八舌地問我:老師,為什麼要跪?答曰:中國古人就是這麼坐的,你們現在念古文,找找做古人的感覺多好;再說,經常跪跪對身體有好處——把氣血引到下肢,可以強健腿力;然後我讓他們在經絡圖上找下經過膝蓋的那條經絡的名稱叫什麼,那個叫我“媽媽老師”的學生眼明手快,循著文字20160421_103720叫道“胃經”。既然叫胃經,那麼今後如果碰到自己或別人胃不舒服或有胃病,這樣跪著坐坐或走走,然後拍拍這條經絡就能治病。第二天上課時,那男孩興奮地向我報告說這個方法真的很管用。他哥哥昨晚胃痛,我這個學生就讓哥哥在地上跪了一會兒,然後又拍打了他的膝蓋。過後他哥哥就感覺好多了。而在另外一個讀《道德經》的班裡,同學們則爭先恐後站在拉筋板上讀經。十幾分鐘下來後,都說“爽”。如此這般,每天便都有人嘗試在拉筋板上讀經。至於平日裡碰到哪個同學有點不舒服,他們都知道去護士辦公室不會有什麼大用,有人會自覺躺倒在拉筋凳上拉筋,有人會問我:老師,我頭疼(或者肚子疼),請問有什麼辦法幫我搞定?

兒子的武術教練場督促他多拉筋,做伸展運動。可他因為怕疼,無視家裡拉筋條件多麼好,每天就只看媽媽拉筋,自己不願嘗試。前些日子,我誘惑他:讀經作業做完後想玩手機上的遊戲?不許坐著玩,得在拉筋板上。他試了下,告訴我說:媽媽,這麼站著玩不覺得腳疼了,因為腦子裡盡想著遊戲。

我最早聽王教授講“老實大量讀經”方法論後,出於職業敏感,一邊自己整理製作宣傳資料,一邊在幾個讀經孩子身上試驗觀察檢驗其真實性。一年來的成效讓我這個老師感嘆萬分:“老實大量”實乃真言啊。先說“老實”吧——很多教師培訓多側重於教學方法、活動設計,希望寓樂於學,讓學生在輕鬆娛樂的氣氛中學習成長。以前我是無法想像讓幾個頑童坐在課堂上一口氣讀經讀45分鐘的;現在誰要是不信,我會邀請他(她)來我們班上觀摩考察。小孩子如此,大孩子就更不用說了。當我們把學生當“猴”看,認為他們天性坐不住,需要每十幾分鐘換一個方式去吸引他們的專注力時,他們就自然成了猴子。我總和人開玩笑說,有時上課時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小丑”在逗學生開心。現在不同了,教讀經班的孩子再輕鬆不過了;而高中的中文班的學生每日也習慣了讀經讀十幾分鐘。那朗朗的讀書聲聽起來非常讓人陶醉。我呢,則真心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這種讀經教育法培養出“定力”,生出“智慧”來。再說“大量”吧——讀經班的學生年齡尚小,所以只要堅持每日讀經,經過大量的重複,這些孩子的記憶力和認字能力都提高得很快;而高中的這些美國學生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每日課上讀經,每個人都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而我這個老師在給一部分學生講解“陰陽、八卦”等時,發現他們比往屆的學生更容易點播感悟,因為他們早已熟讀了老子《道德經》類似於“萬物負陰而抱陽”等章句。

聯想到拍打拉筋,其成效快的秘密也在於“老實大量”。如今網絡通訊如此發達,一條信息瞬間會被轉發複製到很多群裡。我發現有些熱衷於養生的人其實更樂於閱讀轉發帖子、文章,至於實踐,要么沒時間做,要么就是因為信息量太大,太複雜,弄得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應該怎麼做。蕭老師在回复網友的各類問題時,萬變不離其中——要自愈,自己拍打拉筋就行了。本來就很簡單嘛。無須今日拜師學這個,明日又拜師學那個。今天在網上看了帖子吃這個管用,試了兩天,明天又看了另一個說做這個管用,又試了試,結果呢沒啥成效。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自己是要反思的。一旦認清了自愈法其實就這麼簡單,接下來要持之以恆的就是“大量”,因為量變必然會有質變。但因我們平時忙於生計,能真正做到大量拍打拉筋的人實在不多,所以參加一兩次體驗營(尤其是七日的)可謂事半功倍。可惜,我至今尚無緣投入七日全程營。今後有待往這方面努力。

今日稍稍盤點了下讀經和拍打拉筋的共同處,發現兩位在全球大力推廣的能人志士——王財貴先生和蕭宏慈老師都“一以貫之”,在各自的領域不遺餘力地傳播着中國的傳統文化。吾等眾人能與讀經、拍打拉筋同時結緣,真是幸運啊。

 

 

海外兒童讀經教育

三月底的那個週末,我去費城和華府兩地分別聽了由王財貴教授和楊嵋博士主講的有關海外華裔子弟的讀經教育。兩場義講中,王老師都問了大家一個同樣的問題:你的語文及格嗎?聽了他對語文及格與否的定義,我不得不慚愧地承認我的語文是不及格的,因為我只能讀白話文的書,讀文言文古書對我來說是件令人非常頭疼的事。學了這麼多年,讀了這麼多書,充其量不過是個“草包”。每逢寫作,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責任在誰?如王教授所言,不是我們不用功或愚笨,而是因為我們被現有的教育體制和实用教学理念给耽誤了。不過,海外讀經浪潮又讓我們這些在有生之年有幸接觸到經典的人看到了無限希望——即只要我們理解認同經典傳承的重要性,並堅定地去實施儿童诵读经典的教学方法,那麼我們的孩子將是鏈接中華文化斷層的一代人;同時因為他們身處海外,又有希望真正做到中西合璧,實現世界大同之抱負。

這兩場講座讓我明白了教育的三大原則,即要把握好教育的時機、內容和方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生命裡有所作為,超越前人,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怎樣做才行呢?其實,人類的祖先早就通過“口傳身教”的方式来傳承傳統與文化。只是我們因近百年內科技的高速發展蒙蔽了雙眼,幻想著某日人類可以像《黑客帝國》裡描述的那樣,隨意“下載”軟件包,瞬間便能習得“蓋世武功”,而忽视了学习的关键期内(13岁以前)每个人所具有的超强记忆力。如今,鲜有人“倚老卖老”。年轻人有什么不明白的,已不再寄望于拜访个睿智的老人指点迷津;弹指之间其便可在网络中搜索答案。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谁又想在社会眼里成为一个老而无用的“贼”呢?而整个社会尊老、敬老的风气到底有多盛多诚也就可想而知了。

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要习得两种能力。一种是认知能力,另一种是人文能力。 認知能力與年齡呈正比,遵循着“学习能力递增原则”;而人文方面的直覺的能力、吸收的能力、記憶的能力、儲藏的能力、醞釀的能力等,跟認知能力的發展軌跡是不一樣的,遵循着“學習能力遞減原則”(摘自王財貴老師2012年在台中的一場演講)。前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懂了才学,像科技(数理化)知识,学习的规律是从浅至深;后者,则从难到简,要在儿童的学习关键期内学尽一生的学问,如牛“反刍”一般,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酝酿、体会、领悟。用王教授的话讲,就是在13岁前读诵经典,13岁后将用一生去“解经、行经”。如果没有在关键期内熟读经书,孔子是很难做到“十五志于学”的。而纵观现在的高中生,多数人在择校、选课时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遇晚开智的学生,恐怕读了几年大学都不知道自己志在何方的也大有人在。这种缺乏“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的苍白人生,过在何处呢?而海外出生成长的华裔子弟遇到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普遍的“会听不会说”、“会说不会读写”的全文盲或半文盲,及“缺乏中华民族认同感”。王财贵教授和杨嵋博士以自身家庭的读经教育为例,向全世界疾呼”儿童读经的重要性”,我们除了要深刻反省教育这个问题以外,还要认真坚定地去实践这种反映人性的“经典诵读”。如果我们真这样做了,那我们的孩子将会是有福之人,毕竟责任在我不在他。

 

Boy Scout

In the past a few years, I have certified several male students for their capability in translating English to Chinese and vice verse as par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m to become Eagle Scouts. After talking to one Eagle Scout during his CV school visit (he assured me that his eagle scout status had won him great respect in the college applications and interns. People recognize his skills and abilities just by knowing he is an eagle scout), I started to think that boy scout might be a good activity for Marcus. So I signed him up to the local Cub Scout last November. The first two month’s den meetings and activities were pretty boring to both Marcus and us, but we managed to stay until the excitement started to kick in in this February. It was a great bounding moment for Bob and Marcus to prepare for the plywood derby together. Bob is an expert in slot car racing, although carving the car is not his expertise, he was very knowledgeable on designing the car to make it run faster. For every single job (designing, carving, smoothing, painting, drawing, decorating, etc.), he made sure that Marcus had hands on them; thus at the end, both of them could proudly claim that they made the race car together. Of course, with dad’s help, Marcus won a few titl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he even made to the district this year.

Later on, they both got more involved in the Scout’s activities, such as camping, bowling, popcorn selling, etc. When I told my sister-in-law that his brother became a wolf leader this fall, she couldn’t believe it unless seeing a photo of him.

Anyway, last month the “father and son” went to the stores for the popcorn sales on three weekends. To show my support, I stopped by on their first appearance, bought a bag of pop corns (even though none of us eat pop corns at home) and took some pictures. To be honesty, they were very pricy. But knowing that majority money will help the scouts, shoppers like me actually bought those expensive pop corns. A few of them even donated 20 dollars without asking for any pop corns when Marcus and his buddy asked politel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pop corns?”  While I was there, I overheard quite a few remarks – “I was a scout before; Hay, stick with it and make it to an Eagle Scout…” It was quite interesting to observe how the two boys reacted to people’s No’s. Apparently, they were taught to say “Have a nice day” with smiles when they were rejected. No matter how supportive and encouraging some adults were, they must have heard many “No thanks” during their 3-hour long job shift. What a great learning opportunity!

P1100336P1100333

P1100331 Later, I asked Bob whether I missed anything interesting after I left. He thought for a second, then said, “Sadly, two people walked up to us and explained why they would not buy the pop corns because Boy Scouts banned homosexuals to be the Pack leaders.” “How did you explain this to Marcus?” “I didn’t say much, it is just sad that people would actually say this to the kids.” He shrugged his shoulders, remarked.

交学费乎、捐助乎、投资乎

上周,我的一位得意门生(美国人)来信告诉我说他要以“易经”为主题写毕业论文。想通过进一步研究易经来提升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同时也想征询下我的意见。感动之余,我去信坦言“易经博大精深,我恐怕这辈子都学不完。非常庆幸有生之年,能接触到易经这部经典,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究其原因,与个人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学易经,很可能就把它当作一种书本知识来学,不会有现在这种领悟力。我想这就是生活沉淀的魅力之所在。”

这些年,凭借网络的便利,我有幸接触到了不少国学大师的著作、理论思想,如曾仕强、南怀瑾、马未都、于丹、钱文忠、彭林、易中天等老师,生活得非常充实。不知是因为我喜欢学习,还是因为我喜欢做老师,总之,我很享受这种亦当老师亦做学生的生活。教学相长,碰到几个象我前面提到的学生,对我本人来说无疑构成了一笔灿烂无比的财富。

学习中医和习武一样,只不过是学“国学”的一个衍生和学以致用的表现。这其中,除了萧宏慈老师以外,还有象马跃凌、徐文兵(徐小周)、梁冬、倪海夏、张一指、常海沧、刘力红、王晨霞、曲黎敏、蔡洪光、中里巴人、吴清忠、 朱增祥,以及张钊汉等,皆为我恩师。他们的很多讲座我都一听再听。时而买些书籍来充饥,时而作个笔记写个博客感想文什么的。为什么我平时总提医行天下的创始人萧老师呢?似乎我只知道拍打拉筋。其实不然。一个理论的实践需要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作后盾。而这个体系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国学。在我看似杂乱但颇成体系的自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让我推崇之至的老师们所讲的理论都同出一辙,只不过每个人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而已。 因为拍打拉筋简单易学,不用求人,既能救急又能治病,见效快,所以我才觉得推广拍打拉筋可以避开普通人难学中医之苦,掀起一种草根文化。这些老师中只有萧老师云游世界,所以几年前我从国学堂听说了他的传奇故事后,便有了与他交流、见面的奢望。没想到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他是如此地平易近人。不仅热情地回复了我的第一封邮件,而且还对我们当地自发搞起来的“至简养生俱乐部”关注至今。九月的二日拍打拉筋体验营,便是我梦想成真的第一步兑现。

尽管网络上很多资料都是免费共享的,可既然是学习,就得做好“交学费”的准备。所以这些年来,我在购买中药药材、书籍、养生保健用的拉筋凳、拍打棒、石卵子地毯、按摩床等时毫无半点犹豫。去年暑假还专程飞回中国拜师学艺。所花费用可谓不菲。今年暑假,我在学习张钊汉医师的“原始点医学”的时候,被他“以人为本,以病为师”的精神感动不已。很庆幸自己在学习中医养生过程中坚持不收费的做法。几个月前,我在一博客文章中介绍过的Peter曾问过我要付多少钱帮他治腿疼的毛病,答曰:我非医生,不能收费。我以你的病为师,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你跟我学拍打拉筋,用这种方法去自愈,是最经济省钱的。暑期,一美国朋友来我家中接受拍打拉筋,在我端上生姜红枣桂圆汤,奉上黑子粥后,感动地问我要付我多少钱时,对曰:拍打拉筋是能治愈你身上的这些慢性病的。但真正会治好你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所以我不能收你的钱。

养生是一种习惯。不能到有了小恙或大病的时候才想起来做。“至简养生俱乐部”每周五的活动聚会实则是在推广拍打拉筋的同时,给许多平时忙得无暇养生保健的人有个去处。其活动宗旨是自愿免费参加。参加过的人都知道,这其实不是个零成本的活动。非常感谢Chris,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她家办的活动,所以一年半来她无偿奉献了不少红枣、桂圆和生姜。期间,俱乐部亦主办了几次大型免费公益活动。面对九月的二日体验营,不少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改为收费?为什么费用这么高?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办这样一个活动是需要成本开销的(主讲者的旅费、住宿费、场地费、演讲费、人工费等)。我们目前还没有财力去办一个免费的公益活动。就算有财力,也需要为今后着想。若开了免费之首例,今后再收费不就难上加难?

其次,这个市场是有市场价位的。不能因为我们处于二线城市而搅乱这个价位。本次定价已在收费标准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当初我说动萧老师来哈城办讲座和体验营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我们这里地处几大州、几大城市的交界处,交通非常方便。要知道,在自己家门口办体验营的最大好处就是省去了机票等旅费和住宿费。比起几位外地报名的学员,我们的费用可省了不少。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机会,以后就算您想参加体验营,也需要不远千里飞到西海岸或开车去附近的大城市才行。

再次,参加体验营就是上学习班。交学费天经地义,而所学知识本无价,效用之高,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转念之间,若以“投资健康”为美名,是否释然些?试想对比一下您每月在购买营养品、维生素、化妆品、上健身房等之花销,体验营将给您带来的理念和生活上的变化是终生受益的,此收费是否真的就高不能承受呢?在您看完萧老师解释为什么体验营不能免费的原因后,您也许就会理解一个公司创办人既要做好事,又要维持公司经营的苦衷。

自愈法已经大幅降低了医疗费、提升了疗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大约80%参加过体验营的人不再服药,身体却比服药时更好。但有些人还是因怕花钱而内心 纠结,希望完全免费。其实不必纠结,已经有无数人免费拍打拉筋自愈!我的博客和微博上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分享。我们这几年费尽心血所做的医行天下博客、中 英文官网、微博、微信就是为了让您免费学习、免费自愈。如果您不嫌疗效差,用椅子也可以拉筋。您如果真的很穷,还可以自己做拉筋凳、拍打棒、姜枣茶等等。 如果您和家人每天都拉筋,其实花几百元买台拉筋凳,每次拉筋成本也就几分钱,比去医院的车费和挂号费还便宜,更何况疗效有天壤之别!絮絮叨叨说这些,无非 是想祛除人的心病

但请您注意,虽然您可免费在网上、讲座中学习自愈法,但这个过程对我们却不是免费的,无论网上、网下还是在全国、全球的推广活动都需要大量经费。因为我们既非宗教团体又非慈善机构,没有赞助,这么多工作却需要人全职来做,所以不可能完全公益,顶多只能半公益推广。比如体验营就只能以商业形式做,拉筋 凳和拍打棒等工具也只能商业化。

我们实际上做了本应该由政府和慈善机构做的事,有些人对免费习以为常,所以对任何收费都不爽,导致其不断生新病、心病。因为他们认为推广自愈法必须 是纯公益的。我们当然也希望如此,或许,等哪天有了足够的资助,我们不用为养家糊口和差旅费发愁了,就能完全公益推广了。如果哪个地方的政府先觉醒了,那 个地方就先进入福地了。因为对于政府而言,推广拍打拉筋几乎不需经费,它只要表态支持就够了!(摘自萧宏慈老师作于2014年7月31日的《为什么有些人得病容易治病难》的博客文章)

最后,我想对本地的朋友说——凭借我们的关系,如果我向您申请活动赞助,您也许会慷慨解囊,但不一定会认真对待拍打拉筋;但如果我让您出一笔不算小的费用来学这个会让您和全家都受益的自愈法,您也许会倍加认真地去拍打拉筋。人是不是就有这种心理呢?这次体验营将由我们来打主场,心动不如行动。万事开头难,这是早已预料到的。但我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好的开端。

写博客的一个好处是能畅所欲言。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才学有限,才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免有“燥人之辞多”之嫌,见笑了。